中國人的故事|葉聰:海底一萬米的硬核榮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經過近二十年的奮鬥,人家有的潛水器,我們也有了,人家去過的地方,我們也去過了,人家做不到的作業,我們做到了!如果你問我:「海底一萬米,究竟有什麼?」我會告訴你,萬米的海底妙不可言!我從小就喜歡琢磨艦船兵器這些平時看不到摸不著的裝備利器,從事裝備研製一直是我紮根心底的夢想。從參與「蛟龍」號潛水器的研發到「奮鬥」號萬米下潛任務的完成,我陪伴中國載人深潛事業走過了二十年。二十年間,我參與了3台大深度載人潛水器的研製和近百次下潛,有人笑稱我為「深海的哥」,沒錯,我很幸運自己趕上了中國載人深潛「最好的時代」,成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我為自己能參與、見證「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偉大夢想的實現,感到驕傲和自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曾經,我國載人深潛研究領域沒有現成標準和規範,相關人才也嚴重「斷檔」,而現在,我們團隊的平均年齡只有34歲。秉持「一棒接著一棒跑」的信念,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投身這一領域,主動挑起祖國載人深潛領域未來的大梁,我深受感動。刷新世界紀錄、讓深潛技術世界領先,這種「硬核」榮耀感,對我們這裡的年輕人來說,是比「錢多事少離家近」更重要的幸福感來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立足祖國大地,永攀科研高峰,我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把愛崗敬業的精神寫在奮鬥的旗幟上,將科技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是我的本分。今天的中國,給了青年足夠大的施展拳腳的舞台。我相信,在全體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奮鬥下,未來會創造出更多的裝備,豐富我們國家的潛水器譜系,支撐我們不斷探索、開發、保護海洋,我也相信,在昂首闊步走向深海大洋時,我們新一代的深潛人會繼續踐行中國載人深潛精神,情系祖國,與黨同心,立足國家,服務人民,向更深更藍處拓進,將深潛進行到底!

葉聰

2021年7月26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採訪葉聰,他的講述中,總有一股「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幹事創業的激情,在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談及深海信息與探測技術的戰略意義,談及深海新型材料科學與應用,他的眼睛里閃爍著一種幸福感,這種幸福感,是一種思國家所需、謀人民所求、將國家和人民裝在心中的情感,它與夢想有關,與使命有關。

情系祖國,與黨同心,立足國家,服務人民,著眼國家重大需求,追求世界科技前沿創新,是中國科研工作者的傳統。今天,逐夢深藍的豐碑上,鐫刻著一個又一個勇攀科研高峰的閃亮的名字,他們是我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製主要創始人黃旭華、「蛟龍」號總設計師徐芑南、我國首型遠海隱身護衛艦和首型萬噸級驅逐艦總設計師徐青……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需求、將科技創新與國家發展相融合,奮發圖強,無私奉獻。正如黃旭華所說:「高精尖是買不來、求不來的,只能立足國內、自力更生。」

獻身科研事業,他們成為代表人類逐夢深藍的臂膀;追求黨的理想,他們匯聚成環繞在鮮紅黨旗周圍、照亮鐮刀與鎚頭的璀璨星群。

策劃:楊月

文案:王可心(實習)劉陳雨(實習)

設計:劉陳雨(實習)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作家報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團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一頁

2/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