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成熟的人,看誰都順眼

「你沒看到這花時,花與心同歸於寂,你來看它時,花的顏色一時亮白起來,你說這花在不在你心外?」

 

眼中所見之物,其實是內心之物。

 

也就是說,當總是看別人不順眼,覺得別人全身都是缺點時,這些缺點也存在於這人身上。

 

這在心理學上叫「投射效應」。

 

詩人蘇軾與僧人佛印是好友,有一天,他們一起坐禪。

 

蘇軾問:「在大師眼裡,我像世間何物?」

 

佛印答:「像一尊佛。」

 

蘇軾打趣道:「但我看你倒像是一坨牛屎。」

 

佛印笑而不語。

 

 

蘇軾認為自己佔了上風,一回家便得意地跟妹妹說起這事。

 

妹妹聽了噗嗤一笑,說:「哥哥,佛家講究佛心自觀,心中有佛,所見皆佛。」

 

有什麼樣的心境,就會看到什麼樣的人和事。

 

眼裡有光,目光所及皆是美意;內心無花,似錦繁花與荒蕪無差。

 

當一個人這也看不慣,那也看不慣時,就該審視下自己,是否將生活過多的關注點放到了他人身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將自身的價值感寄托在別人的行為和看法上,不就等同於將幸福放在別人的手上嗎?

 

看不慣他人,覺得無法理解他人,甚至因此看低別人,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優越感,隨時都可能崩塌。

 

因為在產生優越感的那一刻,就已經暴露了自己的短板。

 

人的滿足感最可靠的應該來自於內心的豐盈,若是心中有風景,懂得不斷擴展自己的眼界,擁有百態的心境,便能看到百變的風景,眼前自然無是非。

 

 

03

 

 

最高級的修養,是尊重別人跟你不一樣。

 

時光易逝,與其將時間耗費在看不慣他人上面,不如轉頭完善自身。

 

因別人的生活不符合自己的標準,去橫加指點,甚至要求別人應該怎麼做,這是在要求別人滿足自己,是一種自私。

 

看不慣的背後,有一顆強求的心。

 

殊不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選擇,都是「不一樣的煙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到底,還是修養不足。

 

有修養的人,很少認為自己才是正確的、高級的,因為他們同時尊重他人的努力和選擇。

 

著名哲學家伏爾泰說得好:「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經常聽到有人在吐槽:「三觀不同的人在一起,實在是太累了!」

 

什麼是三觀不同?

 

是你喜歡吃榴槤,而我討厭那個味道?

 

是我覺得某部電影有趣,而你覺得一般般?

 

不是的,是你喜歡榴槤,我看不慣,說真噁心。

 

是我喜歡那部電影,你看不慣,說真沒品味。

 

因看不順眼而去貶低別人喜歡的東西,本身就是一種情商低的表現。

 

看不慣別人小氣時,不妨先反省下自己是否也有小氣的時候。

 

看不慣別人頹廢時,先反思下自己是否也有喪氣的時候。

 

......

 

看不慣別人之前,先把自己的生活過好。

 

學會「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已之心恕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一頁

2/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