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縱你人生的,是你的思維模式

15227985058595.jpg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作家史鐵生曾經說過一句話:「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大於人與豬的差別」。

人與人的差別到底在哪兒?人與人的本質區別在於思維模式的不同。

思維模式是人的底層代碼,它就像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推倒了會發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一種思維模式會衍生一大批的想法和行為,這些想法和行為把我們變成截然不同的人。

行為是外在表現,思維是真正內核,外部的行為是可觀察的,內部運作的思維模式卻不容易被察覺到。思維模式的強大之處就在於,它可能在你根本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操縱你的行為,把你領上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這本書里分享了他關於思維模式的研究成果。我發現思維模式對人的影響,比人們想象的還要大,毫不誇張地說,思維模式正在不動聲色地操縱你的人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01 -

卡羅爾·德韋克把人的思維分為兩種:固定式思維和成長式思維。

什麼是固定式思維模式?什麼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簡單來說,固定型的思維模式,就是相信人的才能是與生俱來的,是一成不變的;成長性思維則建立在建立在一種截然不同的理念上:人的能力是可以發展的。

持有不同的思維模式,對一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呢?幾乎意味著一切。

說兩個生活里常見的場景,幫助大家體會兩種思維模式下,人的行為和選擇會多麼不同。

比如學習時:

在高中的時候,我的一個男老師總是有意無意地傳遞一種對女生的刻板印象:女生學不好數理化。數學多次考砸了,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女生,會認為自己學起來吃力是因為天生不擅長數學,這方面腦袋不夠用,再怎麼努力也沒用,同時更加相信老師的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女生,則會想盡辦法幫助自己學習,她可能會多做練習題、會調整學習方法、會請教他人、梳理錯題,和數學死磕到底,直到提高成績為止。

兩種思維模式的區別,僅僅是前者選擇對能力不足的現狀認命,後者選擇想辦法發展和鍛煉自己的能力嗎?遠遠沒有這麼簡單。

- 02 -

兩種思維模式對努力的觀點截然不同。

記得我們小時候都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一個是有才能但是心態浮躁的兔子,一個是緩慢但是穩健的烏龜,這個故事是想告訴我們,穩健的努力最終贏得了比賽,但是我們中沒有人是希望自己是一隻烏龜,我們只希望當一隻不那麼傻的兔子。

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這本書里分析,賽跑的故事本來是想強調努力有多麼重要,可是卻給了努力一個壞名聲,他好像鞏固了人們「只有缺乏天賦的人,才需要努力」的觀點,似乎只有在非常罕見的情況下,當有天賦的人出現失誤的時候,後進者才有機可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是一隻努力的烏龜和一隻有天賦的兔子,我還是選擇天賦吧。這個故事就讓事情變成了非此即彼的選擇,就是要麼你有能力,要麼你付出努力。

固定型思維的基本觀點是「能力是一成不變的」,一個人要麼是跑得快的兔子,要麼是跑得慢的烏龜。只有像烏龜這樣的無能者才需要努力,需要大量努力是能力低下的表現。

別覺得荒謬,包括我自己在內的許多人,心裡都藏著鄙視努力的想法。

記得嗎?讀書時候,我們只崇拜和欣賞無需努力或者看上去不怎麼需要努力,就取得好成績的同學。不夠聰明的人才需要全力以赴,聰明的人都輕鬆上陣。

這個由固定型思維衍生和推導出來的觀點有多致命?這個觀點讓固定型思維模式者不願意努力了。

他們認為需要大量努力是能力低下的表現,他們不願意自己看起來能力低下。如果他們不努力,他們至少可以找到一個借口:我之所以失敗了,我之所以表現不佳,是因為我壓根沒儘力。努力了,仍然失敗了,是固定型思維模式者更大的恐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是努力后的失敗,才是誠實的失敗。

成長型思維的人,不認為需要付出大量努力等於能力低下。成長型思維模式者不會貶低努力的價值,通過努力讓自己變得卓越,不僅不可恥,還很光榮。

- 03 -

兩種思維模式對失敗和成功的觀點截然不同。

固定型的思維模式,相信人的才能是與生俱來的,是一成不變。所以在固定型思維模式者的世界里,(投黑馬Tou.vc專註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台)表現完美是因為有天賦,表現糟糕是因為沒有才能,對他們來說所謂成功就是證明了自己的某種優越性。

他們對自己成功的解釋通常是:我比別人更聰明,更有天賦,更有才能,成功證明了他們的智力和天賦。

而對成長型思維模式者來說,更重要的是:成為更好的自己。成功對他們來說是拓展了自己的能力範疇,是意味著變得越來越聰明。

他們對自己成功的解釋是:這是學習的結果。

失敗對固定型的思維模式者是致命的,如果遭遇失敗,他們會把失敗從一次表現(我失敗了),轉變為一種身份(我是一個失敗者),認為失敗暴露了他們的愚蠢和無能的本質。這樣的人被失敗擊垮,會是永久性的散不去的創傷。

在固定型思維模式者的世界里,一次測試,一次表現就可以定義一個人。

《終身成長》這本書里有一個學生,參加入學的摸底考試,學校根據成績排名來分配班級,他在這一次考試中沒有考進尖子班,他就認為自己不是聰明的尖子生,即使後來他靠自己的努力升入這個班級,但他心底里從來不覺得自己屬於這個集體。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失敗之後,會怎麼做呢?他們會貶低自己,比如我就是不夠聰明,就是不值得愛;

如果他們不想貶低自己,就會把失敗說成是外因造成的,比如一個輸球的球星解釋自己丟掉冠軍是因為自己的場地響起了干擾的噪音。這麼做,可以修復他們的自尊。

失敗和挫折也會讓成長型思維的人痛苦,但他們不認為失敗和挫折可以定義自己,它只是揭示出目前自己缺乏經驗和技能,而不代表我這輩子就這樣了,因為經驗和技能都是可以培養和發展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