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50款的客家小吃!喜歡的快收藏起來吧!

2、燒開一鍋水,然後把火調到最小。把特製的「千孔粄擦」架在鍋上,將粄團壓在粄擦上用力來回磨擦,便可擦出每條1-2寸的粄條掉在鍋中;

3、待粄熟浮面時撈起,置冷水中浸泡,冷卻后再撈起晾乾即可備用;

4、食用方法可腌、煮湯、炒等,所謂」腌「。猶如腌面,即將冷卻晾乾過的老鼠粄再次開水燙熱撈起后,「腌上」蒜蓉肉末調味,配上豬油、蔥花、胡椒粉等佐料即可食用。

 

25憶子粄

憶子粄是大埔有名的傳統小吃,相傳源於明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它的得名頗有趣味。傳說在明代,大埔某地有一戶人家為娘的叫松嬸,帶著兒子阿根,艱苦地過日子。阿根長到18歲時,從師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后隨師投奔鄭成功麾下,飄洋過海到台灣去驅除荷蘭侵略者。松嬸思念兒子,每逢中秋節,就做了兒子最愛吃的粄,擺在月下,焚香禱告。秋去春來,不覺度過了整整30年,兒子還不見回來。那年中秋節,正當松嬸在月下禱告時,兒子阿根突然回來了,母子相會,悲喜交集,阿根從白髮蒼蒼的老娘手裡接過憶子粄,歡慶團圓。此粄由此得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製作方法:

1、取新鮮蕉葉,撕成5厘米寬條狀,放入鍋中煮熟晾乾備用;

2、餡料的製作,以靚肉片、魷魚絲、豆腐乾、香菇、蝦米、蒜白等為原料,再加適量豬油等調料在鍋里爆香至熟透鏟到碗中備用;

3、糯米做皮,盆中倒入糯米粉攪拌(糯米粉傳統做法是先將糯米浸濕,拌和水及糯米磨成粉漿,裝入布代內,用石塊壓擠,至粉漿水分壓干為止,這種方法製成的粄皮特別柔軟),攪拌時,糯米粉中加進少許鹽水,並用沸熱水揉搓至軟韌粘結;

4、再將糯米團分別揉成小團,撒上適量生粉,用小木棒或酒瓶滾壓滾壓成長7厘米、寬5厘米、厚0.5厘米的皮;

5、把餡子包進糯米皮里,紮成類四方立體形,用煮熟的蕉葉條包裹,蕉葉上需塗上食油,以免與糯米皮粘連;

6、放進蒸籠里蒸30至40分鐘時間即熟,夾到碗里,扯掉葉子,根據個人喜好再加少許胡椒粉或辣醬等佐料即可食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6百侯薄餅

百侯薄餅相傳是清乾隆年間大埔名聞遐邇的「一腹三翰林」之一的楊纘緒,從北方帶回家鄉的美點。薄餅經過民間多年的仿製、改進、提高,演變成今天風味獨特、廣受歡迎的客家小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製作方法:

1、在圓形木盆里把上等麵粉加上少許鹽水用力揉搓,將麵粉和成麵粉團,每次麵粉用量1至2公斤為宜。揉搓至軟韌粘結后,用手抓起麵粉團,重重地摔在木盆里,發出「嘭嘭嘭」的響聲。如此反反覆復進行百十次,讓餅皮粘柔、軟韌;

2、在燒熱的平底鐵鍋上塗上一層油(或者白蘿蔔汁),然後抓起一團麵粉漿,快速地塗擦平底鐵鍋上,稍微加熱幾秒鐘就剷出來好了,一片薄薄的圓形餅皮就做好了;

3、以靚瘦絲、豆腐乾、蒜白、香菇、魷魚絲等為原料,再加上適量的食油和潮汕產特級魚露炒香后燜至熟透;新鮮的豆芽在開水鍋中稍微焯水,兩者分別裝盤備用;

4、把以上配料包進疊有二至三張的餅皮內,捲成長筒形,捆實后外搽辣醬,灑上胡椒粉即可食用。

 

27筍粄

筍粄,大埔客家小吃。以薯粉作皮,冬筍粒、魷魚、蝦仁、香菇、豆腐乾、五花鮮肉等為餡料,包裹成形似餃子而大於餃子的「筍粄」,猛火蒸熟,塗抹少許香油即可食用,入口爽滑,味道甚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筍粄包括粄皮和肉餡兩部分,粄皮以薯粉為原料,用開水拌和揉搓,配以適量煮熟的芋或甘薯,製成薄度小圓形粄塊;肉餡則以半肥瘦豬肉及竹筍(茅竹筍、冬筍為好)為主,分別切碎,再配上蝦米、魷魚絲、香菇、胡椒粉、鹽等。然後用粄皮裹住肉餡,捏穩封口成半月形,放進開水鍋中煮至粄塊浮起即熟,便可加上佐料食用。

 

製作方法:

1、先做筍粄的皮,用木薯粉配以少量的米粥或甘薯,用溫度適中開水(冷水是做不出來的)攪拌和成面狀;

2、再擀成比餃子麵皮般稍厚的粄皮;

3、將切成、筍丁、香菇丁、瘦肉碎、木耳段、豆乾粒,蒜末經過溫油炒香后待用;

4、用木棒或面桿攤成圓形 再用粄皮像包餃子一樣入餡包起來;

5、進鍋大火只需蒸約5分鐘即可,蒸的時間長短也直接影響米粄的造型;出鍋后在筍粄上淋上由蒜蓉和香油等製成的蘸料,滋味就完全出來了。

 

28釀粄

製作方法:

1、以糯米碾的粉代替麵粉,用熱水和粉揉成團;

2、裡面的餡以韭菜,豬肉,花生,蝦米,香菇等為主(可隨口味加其它料如少量鹹魚,以香、咸為佳),先爆香再包進皮裡面;

3、把做好的釀粄先煎,最好是把兩面都煎成微黃,然後再隔水蒸熟,這樣就既有香噴噴的味道又不會太熱氣。

 

29豆粄

豆粄粄皮薄而韌,有透明感,透過皮可看到裡面的豆餡,餡是用優質赤豆做原料。製作時完成後,放入蒸籠里蒸熟,最後放進香油桶里浸著,桶底用木炭火加熱保持恆溫,以達到熱、香、肥、清、 爽,是小吃佳品,亦是下酒的上等佐菜。

製作方法:

1、赤豆加清水浸泡2小時左右,浸泡好的赤豆濾干水分,倒入鍋中煮,以赤豆熟而不爛為上好,將煮好的赤豆加入白糖攪拌,稍微搗碎,放入冰箱稍微冷藏定形;

2、取適量炒熟的糯米粉,混入少量粘米粉,加入事先準備好的黃糖水(因為赤豆餡本身已是甜味,黃糖用量以上色為主,視個人口味添加),幾小勺豬油,攪拌成揉搓成團狀;

3、放入適量赤豆餡,包裹成圓團狀后拍扁成餅狀,包好的豆粄上鍋蒸熟即可,或者平底鍋內豬油燒熱后改小火,放入蒸好的豆粄慢慢煎炸至雙面金黃食用。

 

30眉豆粄

眉豆粄,河源客家小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製作方法:

1、大米、糯米先分開浸泡在水中一個鐘頭,浸泡之後的糯米和大米,需要用磨粉機進行磨製成米粉,兩種米按照1:1的比例混合,然後放到機子中打成米粉;

2、把眉豆先洗好,用鍋煲熟來備用;把碎豬肉、蔥頭配料先加入炒鍋中爆炒,加入耗油、胡椒粉和魚露;

3、將米粉倒入盆中,加入適量的水,用手掌戳開麵糰,將麵糰打均勻,而這個過程中約需40分鐘;

4、在蒸盆上面抹上一層薄薄的花生油,然後在盆底鋪上一層麵糰,均勻抹開,然後倒入炒好的眉豆餡料,最後再均勻蓋上一層粉團在上面,盆中上中下三層,便構成未熟眉豆粄,放入爐中蒸熟,然後在蒸好的眉豆粄上撒上炒好的蝦米,即可出爐。

31薯粉粄

薯粉粄也是一道傳統客家小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製作方法:

1、薯粉以每公斤配置500毫升沸水,反覆搓揉成團;

2、粉團分成小團,捏成古錢狀,用枋棰製成小餅等狀;

3、將製成的薯粉粄置於沸水中,煮至浮在水面后撈起;

4、配上肉絲、香菇、花生仁、蝦仁等佐料,拌勻后便可食用;

另一吃法將薯粉粄置於油鍋里煎熟食用。

除了以上材料,還可用木薯粉加客家酸鹹菜製作,味道酸爽,口感順滑。

 

32糟麻粄

糟麻粄就是用酒糟做的粄,興寧客家小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客家地區,每家都會在冬季用糯米做酒,也就是通稱的客家娘酒。做酒的酒糟客家人稱之為「糟麻」,糟麻粄就是用糟麻、番薯粉和鹽攪勻,油鍋煎熟后切塊。

 

33人丁粄

大埔客家小吃,大埔農村老百姓在年節或迎神會期間,大都做此人丁粄作為供品,其諧意家庭幸福,人丁興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製作方法:

1、鍋中加入少許水,放入幾塊紅糖塊融化;

2、取適量糯米粉與粘米粉混合,加煮開的紅糖水,一點點加,邊加邊攪拌;

3、灑上一些紅曲水(或者是用紅酒麴放開水浸泡后濾去雜質的紅酒麴水),將糯米粉再次攪拌揉搓,直到適度柔軟就可以做粄了;

4、取適量大小的粄團,揉成一條條均勻的約15厘米的粄條,放入有鋪上紗布或者蕉葉的蒸鍋中猛火蒸透即可。

 

34味酵粄

「味酵粄」是客家傳統小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製作方法:

把大米磨成漿后拌適量土鹼水,用開水沖漿,再盛於小碗蒸熟,因碗面四周膨脹,中間凹成窩狀,沾紅味(甜醬油)佐食,故名味酵粄。味酵粄也可切片油煎,味道咸香;或切塊下鍋,加配蔥、蒜、肉粒、胡椒粉進行烹炒,鮮香韌滑。

 

35缽粄(發粄、碗粄)

缽粄(發粄、碗粄)是梅州客家人常吃的小吃,也是祭祀場合的主客。它是經過發酵的,粄面從碗里隆起來,會出現裂縫,客家人稱之為"笑"。意為喜事降臨的徵兆,所以碗板要「越笑越好」這是過年過節和紅白事常用的食品,可用於祭祀及饋贈親人,紅色碗板被人看作喜慶的象徵!有的人也寫作「發粄」,意為發財致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製作方法:

1、將大米浸泡在冷水中,浸泡3-4小時,時間長短由米量決定;

2、將浸泡好的大米用榨汁機或者家庭絞肉機打成米漿;在米漿中摻入適量的糖、酵種不停攪拌,表面起氣泡為止;之後密封盛米漿的容器,充分發酵十小時以上或者一晚上(如用小蘇打粉只需稍微發酵即可);

3、把發酵好的米漿用勺舀到蒸籠里的小瓷碗里(九分滿),蓋上鍋蓋蒸熟,當小瓷杯中發粄綻裂開或成數瓣,用筷子插入不會粘筷子,即熟透了;

缽粄的顏色可以根據對色彩的需求在調味料上作調整,白色的發粄,加白糖即可;紅色的發粄,加白糖放紅酒麴;黃色的發粄,加黃糖即可。

 

36薴葉粄

薴麻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一年四季常綠常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薴葉粄以其濃郁的鄉土氣息,備受客家鄉親和遊子的喜愛。薴葉粄一年四季均可製作,尤以春夏兩季為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製作方法:

1、摘取新鮮雛嫩薴葉,與適量粳米、糯米和水於石臼搗爛、粘合,形成青翠欲滴的粄團;

2、將取適量粄團捏成直徑約10厘米的圓形小塊,放在蒸籠中蒸熟即可食用。也可以油炸,油炸后金黃酥脆,清香甘潤,別有風味。常吃薴葉粄,能耐饑渴、長力氣,除皮膚疾患,強身健骨,是老少咸宜的天然食品。

 

37武平簸箕粄

簸箕粄是武平客家小吃, 因用米漿均勻攤在簸箕中蒸熟包肉(菜)餡而得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製作方法:

將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漿,舀入直徑約三十公分的圓形簸箕內(現大多數人用的是長方形的鐵板),左右搖動使米漿均勻,再入鍋用猛火蒸。約五分鐘后將蒸熟的薄薄一層米漿揭下,把炒熟的肉絲、韭菜、豆芽、鮮筍、蝦米、香菇等餡放入,捲成筒狀,與油條相似。簸箕粄細嫩可口,多食不膩。

 

38鬆口企爐餅

70多年前,梅縣鬆口人用泥土製作的火爐做餅,先在爐下面生起柴火,又在爐上放一張鐵絲網,邊烤邊翻,做餅的時候,要一直站在爐邊,防止餅烤不熟或者燒焦,這樣做出的餅叫做「企爐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鬆口是客家人下南洋的必經之地,因此,企爐餅不僅深深「紮根」在鬆口,更隨著下南洋的客家人漂洋過海來到泰國印尼新加坡等地落地生根,成為華人華僑喜愛的食品。企爐餅的原料和做法跟北方大餅很相似,原料主要有麵粉、橙糖、白砂糖、白芝麻、黑芝麻等。

 

製作方法:

1、將煮好的糖水慢慢加入麵粉之中,再慢慢揉搓,等到麵糰達到能夠用手捏起來拉伸且不會回縮的程度時,面就和好了;

2、將麵糰捏成長條,再均勻地切成比普通包子略小的許多小麵糰;

3、將小麵糰從上往下捲起,用手指按住兩邊,將炒好的白芝麻、黑芝麻填進去,再把口捏緊,朝下,倒放在圓形的企爐餅模具中;又用手掌心輕輕地壓成麵餅。這時麵餅比較軟,還需要在餅皮上刷一層麵粉;

4、在電烤具里刷上一層油,將做好的麵餅放進去,烤約十分鐘,再翻到另一面烤十分鐘,等到兩面烤成金黃,這樣企爐餅就做好了。油只能用植物油而不能用動物油,這樣做的餅營養健康,而且耐放,常溫下保質期可達到三個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39長汀燈盞糕

長汀客家農村每逢年節,家家都要炸燈盞糕食用或送人,城裡則為日常小吃,大街小巷都有出售,精美者內加精肉、香菇、冬筍或蔥蒜等餡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製作方法:

燈盞糕是將大米和黃豆浸泡后磨成米漿,調入細鹽、味精、蔥花再用湯匙舀到特製的圓勺內,沉入煮沸的油鍋中。米漿在沸油中迅速膨脹成圓球形,很快就熟,至底面金黃時即可,入口酥脆,因其迅速膨脹的過程如同變魔術一般,又稱為「魔術糕」。

 

40算盤子

算盤子,大埔客家小吃。主要原料為芋頭、澱粉,比例為2:1,配料有靚肉碎、魷魚絲、香菇、蝦仁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製作方法:

1、傳統作法是以兩份蒸熟的芋頭搗成芋泥配搭一份木薯粉,和水摻合后把開水分次少量倒入木薯粉中,搓成麵糰。搓成條狀,切段,分別揉成小球形;

2、揪下一小塊麵糰,搓成小圓形,用拇指從中間按壓下去,做成算盤珠子的形狀。需要注意的是,按算盤子時,要用大拇指兩面都按,這樣才能保證算盤子的形狀;

3、將算盤子倒入開水中煮,浮上水面時說明煮熟了,撈起瀝干水備用;

4、五花肉切成肉末、木耳、蝦仁、香菇、豆腐乾等切丁,用蔥頭將豆腐乾爆香,然後加入香菇、芹菜、肉末,根據自己的口味,放入適量的鹽、味精、醬油;

5、將瀝干水的算盤子下鍋翻炒,一定要放魚露,這樣才能保證大埔的原汁原味,大火翻炒兩三分鐘后散上蔥花即可。

41鴨松羹

鴨松羹是大埔甜品小吃,是最傳統、最古老的一種客家小吃。鴨松羹製作原料為純凈潔白的澱粉、紅糖、豬油、生薑及陳皮碎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製作方法:

1、取一小盆薯粉,將薯粉放入鐵鍋中用慢火干炒熟,用篩子篩出雜質備用;

2、鍋內取少量放入幾匙豬油,落生薑碎爆香,加入水,下紅糖,瓜丁、花生、芝麻、酥糖、陳皮等搗碎后一併加入煮成糖漿水;

3、徐徐均勻地放入用篩子篩過的熟薯粉,一邊順勢不停地用鏟反覆攪拌,直到羹凝結成金黃色光亮潤澤,香氣噴發,香甜鬆軟、柔滑時鏟起出鍋。放置微涼后食用口感最佳。

 

42烏豆羹

烏豆羹,即「豆得羹」,可以算是大埔的美食了,是百侯鎮在端午節時普遍製作的糕點之一。它以糯米、烏豆以及豬油、紅糖為主要原料, 但製作比較繁瑣,正宗的烏豆羹久留不壞,慢慢享用,其味無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製作方法:

1、烏豆在清水中浸泡兩小時左右。紅糖加適量水煮稠備用(以糖水滴入水中后凝而不散,糖水分明為度);

2、豬腳洗凈切塊后,焯水去膻味;

3、豬腳與烏豆倒入鍋中,倒入清水兩片生薑一起熬湯,(烏豆熬爛以後可提前撈起、豬腳(去骨)則煲熟成膠狀即可);

4、先將糯米炒至有香味,新鮮豬脂肪切小塊炸成豬油備用;

5、將豬油、烏豆豬腳膏、紅糖漿一起倒入大容器中攪拌,加入糯米粉攪勻揉搓成粉團(糯米粉用量使粉團既不太軟也不太硬為宜);

6、將揉搓好的粉團平鋪盤中蒸熟即可。

 

43紅味面

上世紀90年後出生的朋友或許會有些陌生,但80后和更早出生的梅城人卻都知道,它的歷史遠比現在的梅州最出名的早餐——腌面還要悠久。在腌麵攤還相對罕見、腌面還被稱作「祿面」的80年代,經營紅味面的早餐檔口曾在梅城隨處可見,因此說紅味面是「腌面它哥」毫不過分。但是後來,紅味面因其自身甜膩、難於配湯的缺點,市場份額不斷受到了後來崛起的腌面的擠兌,久而久之,梅城肯經營紅味面的麵攤越來越少,以致到了現在,很多梅城市民竟不知道紅味面為何物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製作方法:

1、將紅糖加少量水在鍋里熬成漿,俗稱「紅味」;

2、把蒜頭切成細粒在油鍋里炸至黃色帶焦,撈起備用;

3、將濕麵條(濕麵條可在市場購買)放在沸水中煮至兩三分鐘,撈出控水后倒入碗中,淋上新鮮的熬制的紅味和炸好的蒜粒,拌勻即可食用。

 

44腌粉、腌面、三及第湯

「腌粉、腌面和三及第湯」 是梅州的特色客家小吃,也是梅州人的特色早餐之一,葷素搭配,營養豐富。地道的梅州腌面顏色金黃,面香撲鼻,味道爽口香滑。正宗的梅州腌面不僅看起來頗具觀賞性,常搭配三及第湯一起食用,且在食用時也能感受到一種與眾不同的麵食感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製作方法:

1、在鍋內放入少量的豬油,待油熱之後把準備好的蒜末放入鍋內翻炒,待炒至金黃色即可調小火勢。在鍋內添加少量的食鹽,並且來回翻炒將食鹽完全滲透在蒜末中;

2、將濕麵條(濕麵條可在市場購買)放在沸水中煮至兩分鐘,撈出控水后倒入碗中,淋上新鮮的熬制的豬油,加入炒制好的蒜末和蔥花,拌勻即可食用。

 

45魚頭煮粉

「魚頭煮粉」是梅州人的特色早餐之一,營養豐富。近年來獲得越來越多來梅州旅遊的人士的喜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製作方法:

1、選用新鮮的草魚頭,將魚頭對半開,然後把魚頭放進油鍋內煎至黃帶焦,煎的過程中加入薑絲;

2、待魚頭煎熟后倒入適量滾水,加蓋煮至奶白色;

3、放入濕粉煮兩三分鐘,加入適量蔥花和胡椒粉即可出鍋。

 

46魚散粉

魚散粉是千年古鎮梅縣鬆口特色小吃,選用土鯪魚肉為輔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製作方法:

1、將土鯪魚肉去骨用刀剁成小米粒狀;

2、起油鍋放入魚粒、薑絲、客家酒糟、雞蛋,爆炒香後放入濕米粉,調入味料快速翻炒至米粉鬆散入味滲料即成,成品米粉滑爽鮮美,回味濃香。

 

47寧化勺子粉

勺子粉是寧化客家人的傳統小吃之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勺子粉主料為客家手工濕粉干,配料有豬瘦肉、豬大骨頭熬的高湯,調味料有炸好的蔥姜蒜末及香油、精鹽、味精、地瓜粉、 料酒、蔥花、上好醬油等。顧名思義,勺子粉與勺子有關。它製作起來比較簡單:先把粉干燙軟,肉片湯煮好放在一邊備用。有客人來,抓一把粉干放到漏勺里,往 肉湯中稍燙片刻,倒入碗中,澆上肉片湯,撒上蔥花和調料,淋上香油,一碗香噴噴的勺子粉就上桌了。勺子粉其實和北民南遷后帶來的北方臊子面做法基本一樣, 只是南方人把麵條換成了當地生產的粉干。

 

48客家捶圓

豬肉丸、鯇丸、牛肉丸,總稱捶丸,又叫搏圓,起源於客家。據史料記載,自晉朝末年開始不少中原漢人南下遷徙,形成了早期客家民系,後來部分漢人繼續東進福建或南遷廣東等地。為逃避中原戰亂、飽受遷徙之苦的客家人,期盼著太平盛世,渴望舉家團圓,永享安樂寧和,特地製作了一道地方特色突出且帶有濃厚喜慶色彩的風味美食,那就是圓圓的客家捶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製作方法:

1、將新鮮後腿肉(肉質必須新鮮,否則沒有膠質,影響肉丸的口感)切薄片,用木棒錘反覆捶打肉泥——」千捶百鍊出肉丸「;

2、捶好的肉泥放入大盆中,加入清水、精鹽、薯粉拌勻,在盆中來回摔打成肉膠;

3、用手把豬肉膠捏在掌心,讓肉膠從虎口處擠出,另一手拿一把瓷湯匙把肉醬挖成球狀,放進盛有70度左右的清水鍋中定形;

4、肉膠全部搓成丸形后,用小火把丸子浸熟,肉丸浮水面為準(必須用小火煮,用大火煮會使丸子膨脹爆裂);

5、剛出鍋的豬肉丸,可煮湯、亦可切片切花炒菜,要原汁的客家風味的就煮湯了。丸子蘸以蒜蓉辣醬食用風味更佳。

 

49米漿粿

米漿粿是福建漳平客家的傳統小吃,由於它可逐層剝離,形似糕點,故又稱(千層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米漿粿的製作講究一定的技巧,主要有原料、配料、時間、火候四個要素,先將精選的優質大米浸透(二小時左右),磨成米漿,在米漿中加入適量的食鹽、油、油蔥和少許食用鹼拌勻。待火勢燒旺后,將米漿均勻倒入墊有白布的蒸籠蒸熟。蒸熟一層后,再添上一層等量的米漿,可蒸至二十幾層。蒸好一盤的米漿粿約需三小時。爐火的火候也要把握恰當。這樣蒸好的米漿層次分明,可逐層剝離。食時切成小方塊,蘸以蒜蓉醋、辣醬、滷汁等,別有情趣且不覺膩。

 

50客家擂茶

擂茶的製法和飲用習俗,隨著客家人的南遷,逐步傳到了閩、粵、贛、台等地區,現今在福建省寧化縣,廣東省陸豐市、陸河縣、揭西縣,江西省,湖南省,及台灣等地的客家莊仍然保留這種美味文化,並且形成了不同的風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擂茶用特製的瓦瓷擂缽,缽內留有凹紋,取山上木質勻密的山倉樹做成擂茶棍。擂茶的原料是茶葉、炒熟的花生、芝麻、香菜、薄荷,這些東西依次放入擂缽中擂碎,味道香濃四溢之時即可停下,放少許鹽,把煮開的水倒入,這樣,茶就擂好了。擂茶可以根據四季的變幻選擇不同配料,春夏濕熱,常用新鮮艾葉、薄荷葉;秋天風燥,多選金盞菊或白菊花、金銀花;冬天寒冷,便用桂皮、肉柱子、川芎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一頁

2/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