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小心蜱蟲叮咬 6錦囊預防

近年來許多民眾崇尚自然、熱愛戶外活動,假日喜歡登山、露營、郊區健行等,然而台灣地處高溫潮濕的亞熱帶氣候,非常有利於病媒蚊蟲滋生,在出入山林之際需多一份警戒心。

由 PIN NETWORK CO LTD 提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情境照片/華人健康網圖庫提供)

 

什麼是蜱蟲?

 

蜱蟲俗稱壁蝨、扁蝨、黑腳蝨、草耙子,為八隻腳的節肢動物,主要棲息於草地、農田、森林等野外環境中,以春夏及初秋最為活耀,靠吸食血液維生,鳥類、囓齒類與大型哺乳動物(包括:貓狗、人類)都是蜱蟲的主要吸食對象。不吸血時牠的大小如米粒,吸飽血液後會膨脹如指甲片般大,在人體最常叮咬的部位是皮膚較薄的皺褶處,如腋下、胯下、頸部耳後、乳房下緣、大腿內側、會陰部等,除了人體直接接觸蜱蟲外,也可能由飼養的寵物攜帶而間接吸附皮膚。

由 PIN NETWORK CO LTD 提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片提供/亞東醫院)

 

蜱蟲在叮咬人的過程會將口器插入皮膚,口器上佈滿鋸齒狀倒鉤,能使蟲體固定在皮膚上,同時會分泌含有麻醉物質的唾液,減低疼痛感以增加吸血的成功率。叮咬一段時間後,局部皮膚會出現紅腫發炎的症狀,且蜱蟲在吸血的過程可能將各式各樣的細菌病毒傳染給人類,帶來的傳染病包括:萊姆病 (Lyme disease)、Q熱 (Q fever)、兔熱病(Tularemia)等,因此在移除蟲體後,還必須追蹤有無得到蜱蟲傳染性疾病。

 

蜱蟲傳染病有哪些症狀?

 

許多蜱蟲傳染病都有類似的症狀,若在叮咬後的數天到數週內出現以下症狀,務必儘速就醫!

 

發燒、畏寒、疲倦。

 

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痛。

 

皮膚紅疹:以萊姆病為例,70-80%的病人會在叮咬處出現「遊走性紅斑」,此皮膚表現為萊姆病早期最典型的症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 PIN NETWORK CO LTD 提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片提供/亞東醫院)

 

被蜱蟲叮咬怎麼辦?

 

在野外發現被蜱蟲叮咬時,應儘快將蟲體摘離身體。研究指出,如果在蜱蟲叮咬的一到兩天內移除蟲體,被傳染萊姆病的機會很低,隨著吸附時間的拉長,受感染的機率大增。目前坊間有許多偏方來幫助移除蟲體,包括: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