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的十四個習俗,你一定要知道

除夕夜的十四個習俗,你一定要知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過年最熱鬧的應當屬「除夕」了,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說到除夕的習俗,除了吃年夜飯和守歲外,很多其他的習俗大家不一定都知曉,今天就盤點了14個除夕的習俗,這些知識一定要知道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夕的習俗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1)  年夜飯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置火鍋,因此也稱圍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北方人年夜飯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餃、魚、年糕、長年菜等。因為水餃狀似金元寶,有富貴之意;魚這道菜不能吃完,因為在漢語中「魚」和「餘」同音,有「年年有餘」的吉祥意思;年糕則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長年菜則有長壽的意涵。華南則多有雞、燒肉、髮菜、蠔豉等,因為「髮菜蠔豉」與「發財好市」諧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飯必有魚,豐盛湯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按照老禮,除夕夜傳統的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年宴的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如果是請客,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餘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大家都不能動手。

2) 不汲水

過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夕黃昏前「封井」,給水井加上木蓋,供奉糕點以後焚香拜祭,三日後方可開蓋復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3) 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中國很多地方,這一天,百姓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農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餚,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後,大家才開始享用。

 

 

4) 壓歲錢

古人對壓歲錢非常講究。所用銅錢要大錢、新錢,再用紅繩穿成各種形狀。有的穿上百枚銅錢,取其「長命百歲」之意;有的則穿成鯉魚、如意、龍形等吉祥形狀,取「錢龍」、「錢餘」之意,以期帶來吉祥如意。除了長輩送小兒「壓歲錢」之外,有的地區還有送「壓歲果」的習俗。除夕夜,長輩會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邊,取「吉利」寓意來祝孩子來年大吉大利。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壓歲錢」更為直接純粹,一般都用精緻的紅包裝上紅紅的票子,然後分給孩子,討個紅紅火火的好彩頭。

 

 

5) 踩歲活動

除夕夜,中國民間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稈粘上用黃紙捲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後,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並借用芝麻開花節節高之吉祥寓意,祝願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6) 守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