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了如何「防治凍瘡」?千萬別再讓自己的手腳凍傷了!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知道凍瘡引起的機制和不同程度的凍瘡如何界定,除了有效的保暖措施還有哪些需要注意。

 

局部凍傷後皮膚蒼白髮涼、麻木喪失知覺,不易區分其深度。其突出表現是在復溫 解凍後,根據損害程度臨床分為四度:一度損傷在表皮層,二度達真皮層,三度達皮膚 皮下層,四度達肌肉骨骼甚至肢體整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度凍傷(紅斑性凍傷):局部紅腫、充血;有熱、癢、刺痛的感覺。癥狀數日後消 退,表皮脫落,水腫消退,不留瘢痕。

二度凍傷(水皰性凍傷):為皮膚全層凍傷。局部明顯充血、水腫,12~24 小時內形 成水皰。水皰在 2~3 周內乾燥結痂,以後脫痂癒合。新生上皮薄、柔軟,易於損傷,一 般無瘢痕形成。

三度凍傷(腐蝕性凍傷):創面由蒼白變為黑紫色,感覺消失,創面周圍紅、腫、痛 並有水皰形成。若無感染,壞死組織乾燥成痂, 4~6 周後壞死組織脫落,形成肉芽創面, 癒合甚慢且留有瘢痕,並可影響功能。合併感染時,癒合時間更長。

四度凍傷(血栓形成與血管閉塞):波及肌肉骨骼,甚至肢體壞死。創面呈死灰色、 無水皰;壞死組織與健康的分界在 20 日左右明顯,通常呈乾性壞死,也可併發感染而成 濕性壞疽。常後遺有傷殘和功能障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