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是癌症的禍根!德國病理學之父:身體有「3種炎症不要拖」 拖越久「越容易癌變」儘早接受治療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統的活體組織對各種損傷因子的刺激所發生的以防禦反應為主的基本病理過程。炎症是損傷、抗損傷和修復的動態過程。

然而,如果炎症沒有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及控制,將會釀成大禍!


德國的病理學家,魯道夫·維爾肖,早在1858年,就在其著作《細胞病理學》之中,提到了一個重要的假設,即慢性炎症是癌症的起源!在研究的過程中,他發現,惡性腫瘤中含有高濃度的炎症細胞。


而隨著醫學的進一步發展,隨著相關研究越來越多,這種假設被得到了廣泛證實。也就是說,炎症,可以被看作癌症種子生長和發育的土壤,是癌症的「禍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炎症,為何被稱為癌症的禍根?

炎症之所以被大多數人看作是癌症發生的禍根,是因為,如果身患炎症,且不及時有效控制,炎症持續的時間越長,體內的基因突變的可能性就越高,同時,還會導致各種炎症介質過度表達,從而為癌症的發生,創造有利的條件和環境。

研究發現,人體中存在炎症誘導癌變的關鍵介質,該介質廣泛存在於人體中,並調節著100多個與炎症及細胞凋亡有關的基因表達。

它能激活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促進腫瘤血管生成,並且能夠誘導抗凋亡基因的表達,防止腫瘤細胞凋亡,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維持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僅如此,隨著炎症的不斷進展,該介質會激活上皮細胞生長,從而促使腫瘤發生轉移,同時,還增強了腫瘤細胞的耐藥性。

從以往的研究中,不少學者注意到胃癌、肺癌、皮膚癌及結腸癌等惡性腫瘤,最先出現在人體中出現炎症或被感染的部位。可見,對於癌細胞來說,炎症環境破壞了人體的適應性免疫,增加了癌細胞突變的幾率。



但是,並非所有的炎症都會轉變為癌症,只有部分慢性炎症才會導致癌症發生。

炎症,在臨床上,有慢性和急性之分。國外有關炎症與相關癌症的流行病學數據也表明了,慢性炎症能增加癌症發生的風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是因為,一般情況下,急性炎症的治療難度相對較低,治癒效果更好。但是慢性炎症,因為治療難度高,不容易治癒,所以會長期存在,日積月累之下,其中的一部分就會轉變成癌症。


而臨床研究發現,癌細胞的出現會進一步強化炎症環境。

惡性腫瘤的生長速度非常快,遠遠超過它們的血液供應速度,大量繁殖的癌細胞,會爭奪正常細胞生長所需的氧氣和營養成分。同時,也會增加炎症介質的釋放,並募集大量的炎症細胞,促進新生血管的生成,為殘存的腫瘤細胞提供額外的生長因子,有助於癌症細胞的進一步生長、繁殖、擴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此可見,炎症與癌症之間的確存在某種因果關係,在部分癌症中,炎症先於惡性腫瘤的發展,同時,腫瘤的發展反過來又會強化炎性環境。

那生活中,身體炎症會如何發生呢?其發生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二、那炎症,又是因何而來?

事實上,炎症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自身因素和環境因素。自身因素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膳食不合理也有一定的關係。環境因素如毒物、病菌、病毒等。

膳食不合理,也會促使炎症的發生。

膳食不合理引起的機體炎症會導致多種癌症的發生和發展。因此,膳食炎症指數,被用來衡量一個人的膳食炎症潛力,指數越高,說明癌症發生的幾率也就越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指出,較高的膳食炎症指數,與消化道癌、呼吸道癌和尿路上皮癌等各種癌症風險,均存在顯著關聯。

這是因為,攝入人體中的各種食物,其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礦物質等生物活性,會影響機體的炎性反應過程。

例如,研究發現,膳食模式中,高脂飲食、高油膩飲食、高糖飲食,以及富含紅肉的飲食習慣,具有促炎的作用,會大大增加患癌的風險。

除此之外,酒精、油炸食品、含糖飲料、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也被研究人員歸為促炎飲食。




一項研究,對460例喉癌患者進行了分析對照,研究人員發現,減少促炎食物的攝入,如油炸食品、富含飽和脂肪酸和脂肪的加工食品,能降低喉癌的發生風險。

不僅如此,膳食的不合理,或經常食用促炎食物,還會引發其他多種癌症,如結直腸癌、前列腺癌、肺癌等。

其中,一項來自新加坡的前瞻性研究表明,促炎食物與吸煙者的肺癌風險升高有關。也就是說,對於吸煙人群來說,保持健康的飲食,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吸煙者患肺癌的幾率和風險。

可見,保持合理健康的膳食,從長遠來看,能起到預防炎症,甚至癌症發生的作用。生活中,盡量多吃一些能起到抗炎作用的食物,比如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全穀物食物,以及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等。這類食物能降低人體內的炎性因子水平,起到抗炎的作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