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說什麼都聽不進?看芬蘭心理學家用五指規則輕鬆搞定

引子 一位焦慮媽媽的煩惱

周女士的孩子亮亮剛滿4歲,升入了幼兒園中班。

周女士本以為孩子長大了,會變得越來越懂事,自己在育兒時也會輕鬆一些,可事實卻讓她非常失望。

最近亮亮越來越有「個性」,總喜歡和媽媽對著干,媽媽讓他做什麼,他常常當作聽不見,讓周女士十分煩惱。

下午周女士把亮亮從幼兒園接回來,讓他自己在玩具房裡玩一會兒,自己忙著做飯、收拾屋子。

等到晚飯做好的時候,周女士喊亮亮出來吃飯,亮亮卻一直抱著心愛的機器人不肯放手,非要周女士連催帶拉,才能把他帶到飯桌前……

吃飯的時候,亮亮總是不夠專心,他東看看、西望望,用小勺擺弄著媽媽夾給他的蔬菜,有時又玩耍起了落在桌面上的飯粒……

看見亮亮磨蹭的樣子,周女士有些急躁,忍不住批評起來:「你就不能專心吃飯嗎?」「吃完飯再玩,行不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亮亮答應了一聲,吃了兩口飯,又開始玩耍起來……

周女士實在看不下去了,只好搶過小勺,一邊埋怨著,一邊親自給亮亮喂飯……

 

15822638291595.jpg

 

類似這樣的事情一晚上不知會出現多少次,等到亮亮終於躺在床上睡著后,周女士總會有一種精疲力盡的感覺。

她不知道亮亮為什麼會這麼「難帶」,不管自己怎麼嚴肅的批評、怎麼不厭其煩的嘮叨,亮亮的小耳朵就像是一對「擺設」一般,無論什麼都聽不進去。

周女士覺得十分頭痛,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才能讓亮亮「聽話」。

 

15822638401506.jpg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孩子聽不見媽媽的話,是因為開啟了「自動忽視模式」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爸爸媽媽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就是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孩子「聽若未聞」,無論爸爸媽媽怎樣說,孩子就是我行我素地做著自己的事情。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凱文·黎曼把這種情況稱為「自動忽視」,他告訴爸爸媽媽們:

「你說的越多,孩子就越會當成耳旁風。這是因為你在要求孩子做某事後,沒有採取後續動作,所以孩子會覺得不尊重父母、不聽從指令也沒有什麼不對。」

比如像周女士這樣的焦慮媽媽,會一遍一遍地「提醒」孩子「你應該做某事了」,但如果只有乾巴巴的提醒,卻不讓孩子意識到「不聽從指令」的後果,孩子就會藐視媽媽的指令,並會以消極敷衍的態度作為回應。

 

15822638425905.jpg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情況在3~5歲的兒童身上往往會表現得特別明顯,這是因為孩子已經進入了心理學上的「第一逆反期」,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發展,喜歡用「我」、「我的」來表達自己的意願,不喜歡接受大人的干涉。

此時爸爸媽媽想要對他們講道理,他們更是不願意聽從,有時聽見了也會故意不去理會。

他們的沉默更像是一種對爸媽的「無聲抗議」,如果沒能得到爸媽正確的引導,這種「自動忽視」的情況就會越來越頻繁,並會養成習慣,讓爸媽感覺束手無策。

 

15822638432691.jpg

 

想破解「自動忽視模式」,讓芬蘭心理學家來幫忙

那麼,有什麼好的辦法能夠破解這種「自動忽視模式」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下面我將推薦芬蘭心理學家本·富爾曼首創的「五指規則」,可以幫你解決孩子「聽若未聞」、「左耳進右耳出」的問題,讓你能夠輕鬆地贏得孩子真心的合作。

本·富爾曼是芬蘭國家電視台心理節目知名主持人、註冊心理治療師和培訓師,也是在芬蘭家喻戶曉的焦點解決大師。

為了解決親子問題和家庭問題,他創設了「兒童技能教養法」,為無數父母和孩子提供了幫助,也讓他成為了我們最好的育兒榜樣。

 

15822638455294.jpg

 

他曾經在35個國家開辦工作坊和巡迴演講,著作譯本更是遍及全世界。我要介紹的「五指規則」便出自他的新作《孩子,請把你的耳朵轉過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五指規則」是一種非常簡便且十分實用的辦法,它不需要我們了解深奧的心理學知識,只要伸出自己的右手,給五隻手指各起一個名字,再比照著手指去發揮相應的溝通作用,就能夠讓孩子把小耳朵「準備好」,願意接收我們給出的指令,並能夠心甘情願地按照我們鎖說的去做。

 

15822638465585.jpg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五指規則」吧:

1.大拇指(聯結指 Connect)

大拇指被富爾曼稱為「聯結指」,顧名思義,它的作用就是幫助爸爸媽媽和孩子建立「聯結」,使孩子能夠聽到爸媽要說的話。

「聯結」是親子溝通能夠順利進行的第一步,缺少必要的「聯結」,爸爸媽媽再苦口婆心地教育、引導,最後的結果都會等同於零。

因此,我們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聯結」:

目光聯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